摘要:“早教”这个词已经不陌生了,只是有些家长会有些误解和担心。记得有一次杨幂上金星的节目,说:“孩子6个月就上学了,是上早教”金星就一脸担心:太早了点吧?我其实很理解金星的不解,觉得这么小,就要去“上课”,小孩子太可怜了。这或许是我们小时候被老...
“早教”这个词已经不陌生了,只是有些家长会有些误解和担心。
记得有一次杨幂上金星的节目,说:
“孩子6个月就上学了,是上早教”
金星就一脸担心:
太早了点吧?
我其实很理解金星的不解,觉得这么小,就要去“上课”,小孩子太可怜了。
这或许是我们小时候被老师罚背书、写作业给弄出心理阴影了,好像“学习”一定很辛苦很累,只有“玩”才能放松。
可是对于一个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小孩子来说,一切事物都是陌生的,他们其实时时刻刻都处于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孩子来说,玩和学习,是分不开的。游戏就是孩子的主要“学习任务”。
比如玩摇铃、啃玩具、吃手、扔东西、在地上爬、试着站起来、找妈妈抱、要妈妈抱不要爸爸抱、跟小朋友抢玩具……孩子在经历这一切的过程中,积累各种感官体验、表达经验、交流经验、人际关系经验……这都是孩子自己在学习。
而爸爸妈妈平时和孩子的交流互动,比如给孩子讲故事、教他说话、给他唱儿歌、带他出去和小朋友玩、带孩子在游乐园玩滑梯、和别的孩子抢玩具了引导他好好解决……这些都是爸爸妈妈在对孩子进行的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的核心意义,在于提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的环境,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学习机会,能够促进大脑的发育。
这里的关键词就是:“丰富的环境刺激”。
比如说一岁以前,主要刺激孩子各种感官、体能的发展,那就需要给孩子提供丰富、安全的感官体验,以及运动场所;一岁半之后孩子又需要更丰富的社交机会,家长就要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有丰富的和其他人发互动的体验。
所以,不管是在家早教,还是在“早教班”早教,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只要都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就好。
如果选择了比较好、比较专业的早教班,确实对家长会有一定帮助,比如:
如果不是很有婴幼儿教育经验的父母,对于“怎么跟孩子玩”,就会有点困惑。带孩子玩的东西可能不适龄,就很容易让孩子对这个东西失去兴趣,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
而早教班里专业的老师,可以帮助一岁之前的孩子,通过课上的游戏来刺激孩子的感官体验,两岁左右通过游戏促进想象力、三岁左右强调规则感以及社交技能的培养……
除了孩子之外,家长自己遇到育儿的困难,能获得专业的帮助。而且,专业的早教中心一定会很强调家长亲自和孩子之间的互动,爸爸妈妈自己也会在实践中,学习到更多亲子互动的方式,变得更理解孩子,更懂得如何回应孩子的需求。
3、提供充足的社交机会
除了宝宝之外,家长之间也是个良好的社交圈,家长之间的社交,不仅可以给宝宝做良好的示范,还能一起交流育儿经,互相倾诉或支持对方。
但如果家长能够在家、或者家的附近,利用自己的社交圈,给孩子提供早期成长所需的丰富环境,又是个善于汲取新知识的学习型家长,能给孩子带来高质量的陪伴,那你当然可以不报任何班,即便你身边的朋友都报名了,你也不需要焦虑的。
在家给孩子营造早教环境的小建议:
游戏就是孩子的“主要工作”,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能够促进孩子的语言、认知、社交发展。
具体的游戏玩法建议、玩具建议,请看父母4个角度和孩子互动,是最好的教材 这篇文章中给出了三个表格建议,家长可以收藏了慢慢观看。
对孩子来说,真实的体验非常重要,孩子就是通过感官来认识这个世界。画册和电视上的花花草草,永远比不上真实世界里的花草。孩子的真实体验越丰富,用“符号”和“表象”思考的能力越强,想象力越好!
而且,现在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电子游戏、电视、iPad等电子产品,那么户外活动是个很好的代替。孩子能经历和自己平时的生活完全不同的体验,他们的好奇心被放大了,要研究的东西更多了,自然不会只想着电子游戏了。
“游戏”是孩子的“主要工作”,“早期教育”是就是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而“游戏”的核心价值,不就是好玩吗?
所以,爸爸妈妈虽然是给孩子“在家做早教”,也别总想着要“教孩子”一点儿什么,别总是盯着孩子,看他参与了没?看他学会了没?总想指导孩子用这只画笔,用那个颜色……这样会让孩子压力山大,一点游戏的乐趣都没有了。
孩子的非常喜欢模仿。与其跟他说,不如做个他看。
所以更好的引导方法是:我们蹲在孩子旁边自己玩,自己弄出一些新玩法,操作一些新工具来吸引孩子,他们自己自然会模仿学习你的新方法的。
我这个当爹当妈的超龄大儿童,我自己玩得很开心,孩子一定会受到感染,他会更加开心。
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怎么认识这个世界呢?皮亚杰提出了“感知运动”这个概念。
婴儿仅靠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也就是说,感知和动作是他们获得信息的直接又有限的手段。
允许宝宝吸手指、咬玩具,不要过多限制孩子的活动,和宝宝玩玩具、玩“奔跑比赛”,允许孩子做家务……鼓励宝宝多看、多听、多接触、多尝试。
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抠抠、摸摸、舔舔、甚至扔扔,都是值得鼓励的探索行为。
如果孩子平时是托付给老人或保姆照顾,那就更需要注意这个问题。毕竟出于体力和精力上的原因,老人可能相对来说比较保守,而且让老人家频繁带孩子进行户外体能活动,也会比较吃力,于是很可能不自觉地限制了孩子的活动。
《从出生到3岁:婴幼儿能力与早期教育指南》,作者:[美]伯顿·L·怀特((Burton L.White),世界著名早期教育专家,哈佛大学“哈佛学前项目”总负责人。
书里会非常详细地讲到每个月龄的小孩,在这个阶段的举止行为、适合的玩具、和该如何玩耍、如何带动他们。自己在家给孩子做早教的爸爸妈妈十分需要!
这是一本极富操作性的书。有个家长朋友看完,跟我说:都后悔买晚了,至少在给孩子买玩具这件事儿上,可以少走好多弯路啊!
书里有句很重要的话:
没有任何问题比人的素质问题更加重要,而一个孩子出生后头3年的经历对于其基本人格的形成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
所以,早期教育不同于传统的知识学习,不要害怕教育的内容会累到孩子。相反,好的早期教育内容,会让孩子充满兴趣、充满安全感,内心丰盈而踏实。我们需要重视起孩子三岁之前的教育环境,这对孩子的一生都相当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