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3 03:35:36 | 浏览:343
有时候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或者惊喜,会带来更多的变化或者惊喜。就像我,之前去在商业中心听到的都是:帅(pang)哥(zi),游泳健身了解一下。现在听到的都是:帅哥,儿童英语了解一下,别走啊,还有美国理念的早教了解一下。这就是我为什么会接触早教的原因,估计你懂了:)
在经济学中有个很简单的公式:Y(收入)=P(价格)*Q(售卖商品数量)。那么对行业而言,行业的饼能有多大,我们也可以从类似的角度来分析:
那么早教行业的饼有多大,可以用和这个公式表示:
Y(早教行业)=P(花费)*Q(适龄人口)
在政策方面,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出生人口数如上图所示,虽然2017有所下降,但是在二胎政策开放后,这个趋势应该还是上升,或者说,起码不会持续下降,所以我们可以认为适龄人口的数量起码是个稳定的状态。
此部分我们可以用PEST模型分析:P:political,E:economical,S:social,T:technological。
在P这个方面,我们国家有多重视教育,这个不用多说,同时在2016年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更是强调互联网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融合。
在E这个方面,随着中国每年的GDP的增长速度,其实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增加,例如:2016年为23821.0,2017年为25973.8,而2018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
这是全国数据,而我们可以看看我们周围,为什么“消费升级”可以产生?
如果大家收入是下降的,消费怎么升级,既然现在消费升级如火如荼,那么可以间接证明,大家还是开始变得更有钱。
而当大家都变得更加有钱,同时再有个小孩,那么一场持续十几年的“教育军备竞赛”即将拉开帷幕(身处此位,深有体会),而此时你将会体验到一个“真理”:教育,是终极的奢侈品。而各个家长会给孩子为这类“奢侈品”持续不断地买单。
资料来源:易观《中国互联网K12教育市场年度分析2017》
再来看S这个方面,上图是易观的数据,显示对中国在线K12教育的预测,整个饼还是越来越大的,但是K12教育是大概从5到18岁的范围,而很多家长相信“笨鸟先飞”。或者危机意识很足,在这场军备竞赛中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而慢慢起跑线就变成从怀孕那一刻开始,那么幼儿园前期的教育市场的饼也会变得越来越大。
所以大家可以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最后T的方面,现在录播、直播、图像识别、人脸识别、、声纹识别、在线支付等技术针对在线教育都已成熟,基本不存在无法逾越的技术性难题。
所以综上所述,即使Q(适龄人口)趋于稳定,但是P(花费)会上涨,也会导致Y(早教行业)会是一个持续增长的状态。
上面我们分析出Y(早教行业)会持续增长,但是这中间隐藏一个问题:为什么适龄人口就会产生对应的花费,是否会有转化?转化率时多少?
如果想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理解“早教行业的痛点是什么”。
那么家长在教育/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的痛点有哪些?
当我思索自己为什么会去参加金*贝、美*姆的课程时,有如下几个问题:
笔者认为针对前三条都能用在线教育很好的解决,同时线下培训是家长和孩子一起上课,听老师的指挥,但是很多活动内容都与当时的场地内容强相关,所以这些内容在家里陪孩子时是不可用的。
而且当时只是为了完成动作,家长很难记忆这些陪玩的内容,导致到家后还是“尬陪”(笔者认为这个词很关键)。而在线教育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像学习一样有预习、有听讲、有成果展示,
比如:
所以就将之前简单的互动、陪玩,或者受到场地限制的互动、陪玩类的尬陪,变成有质量的陪伴,而且是有质量的、可碎片化学习的陪伴;其并且中可以融入素质教育的因素,就不再过度展开。
还有一层是社交。
在线教育比较难解决儿童的社交,因为他们的语音、文字交流都还没有形成,更多是通过动作、眼神和肢体接触,此时需要从线上走到线下,比如同一个小区内的在线培训者的线下社群。
知道用户痛点,也需要有渠道去触碰到用户痛点,以便获得用户。关于获客的问题,首先我们先思考如下几句广告词:
预定玫瑰送挚爱的TA
爱她就带她吃***
男士一生只送一人的钻戒
这些广告词是说给谁听的?
主要是“收礼物的人”,那么我们试想下,早教服务的第一决策人是谁,第二决策人是谁,是否还有第三决策人。
笔者认为第一决策人是“家长”,早教行业的适龄人群都还比较小,更不用说购买力,所以首先决策的因素家长是否认为值得。
而家长选择教育培训的主要因素如下:
资料来源:亿欧智库《2018中国少儿在线英语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第一决策如上所述,其实还有第二和第三决策人,也都是家长,家长可以感受到孩子在上课是是否快乐,可以感受到孩子是否有变化,可以感受到别人对孩子的评价,这个会建立反馈,而且是一个效果递增的正反馈。
综上,当我们知道痛点,并且可以提供解决方案,然后再通过有效的渠道进行传播,那么这个转化率就很可能是不错、不错的。
有了市场,也大概分析出痛点,那么该用什么硬件来提高转化哪?
尝试分析下:
而更好的,但是可能有点贵的方案是“各司其职的某种组合”。比方说:我们这个方案中即使用音箱,又使用摄像头,音响可以发号施令,知道陪玩,同时音响通过笑声、摄像头通过笑脸识别等,持续记录陪玩过程,后期给我输出陪玩结果评估时,也给我输出一些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视频。达到以硬件记录家庭生活的目的。
教育,是终极奢侈品,而早教是进入这奢侈之路的开始。
代成龙,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智能硬件创业公司产品狗,从视频巨头公司到玩智能硬件的公司,继续产品设计工作。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孩子们该玩,却在拼命地学习;青年人该学习,却在拼命地游戏; 中年人该顾惜身体,却在拼命赚钱;老年人该颐养天年,却开始拼命地锻炼身体。”我觉得的确是这样,很多人从小到大,都把日子过错了,过反了,这不仅是这类人的悲哀,更是
前些天我在朋友圈里发,说因自家姑娘动手能力强,导致上课老师总是要求我们升一级。随后很多朋友都私下问,孩子到底该不该上早教班,什么时候上早教班合适,什么样的早教机构比较好?毕竟早教班一年动辄一两万的费用,对很多家庭来说,都不是随随便便的开销。
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众所周知,0~7岁是人类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这时候的大脑往往能够更容易吸收新知识。专家将其称作对宝宝进行早期教育的关键时期。数据显示:婴儿时期注重早期教育的孩子长大后能获得更优秀的适应能力以及四肢
“早教”这个词已经不陌生了,只是有些家长会有些误解和担心。记得有一次杨幂上金星的节目,说:“孩子6个月就上学了,是上早教”金星就一脸担心:太早了点吧?我其实很理解金星的不解,觉得这么小,就要去“上课”,小孩子太可怜了。这或许是我们小时候被老
“你们家孩子上早教课吗?”“早教有用吗?“我是不是该给我家宝宝报个早教班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爸爸妈妈都希望给自己的宝宝最好的养育和教育,但在很多父母的眼里,一提起“早教”这个词,会马上联想到“早教机构”
执笔:张大猫编辑:张大猫定稿:欧阳比文在孩子出生之前,我们当父母的都会想着只要娃健康,生活的快乐就好,其余随缘就行,也不一定非得让他成为“学霸”,非得学业有成。不过,随着孩子出生渐渐长大后,你会发现,周围的小朋友都去上了早教班,然后效果似乎
文|福林妈咪要不要上早教班?动则一两万的那种?有的父母选择带孩子去上,也有一些父母觉得让孩子上早教班的家长就是无形拉高“起跑线”,有钱没地儿花。他们信奉的是:“咱们那时候也没上过啊,不也好好的长这么大吗?完全没必要。”上早教班的目的是为了让
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宝妈最忙乱的一年,初为人母的不适应,宝宝到来后生活规律的打乱,以及面对一个嗷嗷待哺婴儿的不知所措,都能把人折磨得疲惫不堪,精神憔悴。在我们紧张、忙乱地生活中,我们的宝宝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大
给孩子做早教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苦恼——价格动辄上万起,花钱如流水;花了时间和精力,总没啥效果;线下早教班鱼龙混杂,不知道怎么选。……难道就没有靠谱、亲民、效果显著的早教方法吗?当然有!丁香妈妈推荐被称为超美的中文童谣——《声律启蒙
随着早期教育在中国的不断普及,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家长熟知。很多家长通过网络或口口相传,都知道0-6岁的孩子,正是处于大脑黄金发育时期,0-2岁、3-5岁这两个重要阶段,是孩子的关键期和敏感期。不少家长都期望于早教能让孩子在同
早教有多早?都要教点啥?要说家长最担心和关心的是很忙?恐怕除了宝宝健康以外,就是宝宝教育和性格养成了。但是很多新手家长,说到早教都是一知半解,不知道从何教起,又要教点什么。今天嘟妈整理了简单易操作的1岁以内宝宝的早教攻略!新生儿| 早教重点
我一直坚信,每个孩子的天赋都不该被辜负。而要实现这一点,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一定要看见孩子,真正了解孩子,懂得如何引导孩子身心健康的快乐成长。因材施教,说起来容易,但实现起来其实很难。不然的话,我们也不需要担心标准化的学校体制教学不足
往前追溯10年,早期教育还是属于城市高端消费的代名词。现如今,早期教育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很多家庭的共识。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仍有部分家长对早期教育持怀疑态度。致力于将早期教育带到中国万千家庭的小步在家早教,将用一堂别开生面的普及课为我们深
现在,父母为了能够使自家的孩子成为牛娃或者说不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教育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早教机构、运动小场馆、艺术、戏剧、书法、美术,孩子整体游走在各种培训班中,可这种单方面“焦虑式”的教育对孩子真的好吗?就拿早教来说,近几年,“四岁神童
#生活福利社第17期#前几天,一位妈妈在育儿群里发了两段视频,一段是3岁多的宝宝一边玩玩具,一边哼唱着儿歌,另一段则是宝宝背诵古诗,虽然吐字还不是很清晰,但是已是有模有样。大家纷纷点赞,让这位妈妈传授经验,宝妈说“其实也没有太特别,只是每天